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

[清邁自由行] Day 4 - 漫遊古城區(清曼寺>三王紀念碑一帶>帕邢寺>盼道寺>柴迪隆寺)

今天是最後一天啦,首先還是在hostel先用早餐,真的很有渡假的感覺~😋


最後一天就在古城區內遊覽,走走看看,感受充滿歷史氣息的清邁古城。

第一站就來到了位於古城北面的清曼寺(Wat Chiang Man)。

清曼寺建於1297年。在1295年,清萊、帕夭和素可泰三國的國王打算建造新城清邁,並在此建立他們的住所和寢殿,同時開始建造這間清曼寺,在清曼寺建造好後,又再建造了大象金塔,以供奉舍利子。故此,這清曼寺就是清邁的第一間寺廟。

就如其他寺廟一樣,入內要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



寺內的金色壁畫看來都是年代久遠,而且十分精緻


天色很好,而寺廟很大,一片開揚,安靜的感覺令人感到很是舒適寫意,加上涼風送爽,令我不期然地在此發呆(?!)




即使繞了幾個圈,宏偉的佛塔看起來仍是充滿氣魄,震攝人心,精緻的石雕和金飾更是令寺寺和佛塔更添美感,同時亦感受到泰國人對宗教的虔誠


離開清曼寺,又要前往一下間佛寺了~

其實一直有點好奇,就是這幾天在街邊見到很多流浪狗,為什麼清邁古城這裡會有這麼多流浪狗呢?


之後來到了這間Wat Baan Ping,相比其他寺廟,這間寺廟的規模和人流都比較少。這間寺廟據說應該建於蘭納王朝開朝之初,寺內佛塔就1972年完成重修。寺廟在2008年曾重修,是一間相對較新的寺廟。


鐘+chinese brick..求解..............


往古城中心走去,就來到了蘭納民俗生活博物館,是充滿西式殖民風格的建築。參觀博物館可以購買套票,包括蘭納民俗生活博物館及清邁市立藝術文化中心,好像還有一個,不過忘了,但總之我這次買了套票就是了~😅


館內有不少有關蘭納文化的介紹,包括屋頂雕飾、佛像、祭祀文化等,佛教文化在當中的角色尤為重要。

蘭納的佛像除了石雕,就大多是銅製,應用了脫模技術,外型方面則是全身掛笑、圓臉、螺旋髮、坐花盤,後來則變得較瘦。


木雕在蘭納的社區十分常見,建築如門、屋頂,家具如椅子等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踪跡,另外佛像、蝕刻版畫都可以在蘭納的建築找到,至於最突出的例子,在清邁就當然是帕邢寺了。

蘭納人、甚至是泰國人對佛十分虔誠,相信信佛代表幸福,把最好的東西給佛就是積功德,所以會用水晶、銀、金等上等的材質建造等廟和裝扮佛像。


紙質樹花、指甲舞等都是蘭納祭祀文化的一部份。還有介紹了蘭納金壁畫,以其金色的花辮和紅色的牆身為特徵,最常描繪的是菩提樹、佛陀成佛前的故事等,不過現在這些題材的應用則比以前少了。


蘭納人民的飲食、音樂等都有簡單的介紹,原來蕃茄炒蛋都是他們常見的菜色之一,長知識了﹗


博物館內大部份都是泰文及英文說明,間中會有中文,十分方便各地遊客


之後來到了附近的三王紀念碑,紀念碑紀念的是三位對清邁有重大貢獻的人物:蘭甘亨大帝、孟萊王和南蒙王,據說他們的腰帶會跟據不同節慶有不同顏色,可能這段時間沒有節慶,所以沒有腰帶吧,哈哈﹗紀念碑不時有人前來參拜,獻上鮮花香燭,當天亦有見到前來參拜的人。


三王紀念碑後面就是清邁市立藝術文化中心,是建立於歷史遺址之上的一間博物館,主要介紹的是清邁文化歷史的演變和傳承。文化中心是一個17至18世紀的殖民地式建築,建築強調簡約和實用性,並以木及本地的材料作建築物料,這種風格在拉瑪五世和拉瑪六世時最廣泛地應用。



館內大約介紹了清邁的歷史:孟萊王就是第一個在這片土地出現且記入歷史的人,在位期間積極擴張版圖,蘭納王國漸見雛形。他建立蘭納的法規和法律,又創造了蘭納文字。孟萊王朝統治清邁共262年,之後被緬甸統治216年後,才再次回到蘭納人手中,故此泰北文化亦部份受緬甸文化所影響。當時暹羅支持了蘭納與緬甸開戰,後來併入暹羅,但仍由藩王統治清邁,自此清邁就成為了暹羅的附屬國。

館內還有個模擬實景小巷,模擬清邁以前的商業環境


文化中心內還有個中庭,人跡罕至,十分安靜



清邁位處於一個特殊的黃金地段,接受來自各地的商品,清邁的北部接近中國西部及緬甸南部,因為能接收兩地的商品。


文化中心底部就是蘭納玉佛寺城牆遺址,後來玉佛寺遷至其他地方,玉佛又被緬甸搶走,蘭納玉佛寺就變成了普通的佛寺。


之後走前一個街口,就到了發榮海南雞飯


菜單中英泰對照,十分方便,有又小份量可選,很讚呢﹗




雖然選了小份,但也不算很少呢~味道亦不錯


泰國有不少華僑,他們的下一代也許不會中文,但中國人的習俗依然保留,如此看來,在這裡看到的中國揮春亦的確不足為奇 


同一街道上的其他店舖,亦有在出售泰式甜點的小店


之後繼續徒步走到附近的帕邢寺,google map上寫著約7分鐘的路程好像比想像還要遠,好在天氣不算太熱,慢慢走還是可以的


來到了帕邢寺,金碧輝煌的外型已馬上攝入眼簾,其實昨天已經來過了,只是沒有仔細參觀~


除了金光閃閃,令人驚豔的還有高聳的建築


帕邢寺 (Wat Phra Singh)是在1345年當時的明萊王Pha Yu為供奉其父王而興建的,位於主要的街道Rachadamnoen road上面,以國內僅有的三尊中其中一尊的Phra Buddha Sihing就是在此供奉了。佛像的頭在1922年被偷,現在所見的只是複製品。


名稱中"Singh"就是「獅子」的意思,廟內亦見可以找到不少獅子的裝飾。



從大殿向後方走去,就會見到小路,小路上在有不少掛著箴言的樹,在此林蔭小道上行走,清涼安靜,有煩惱的人來到這裡,想必也能幫助他們為所面對的問題找到答案吧。


金色的佛塔在陽光之下特別耀眼,原來佛寺可以氣派到這種程度。



廟內亦有不少描繪19世紀中人民生活的壁畫,雖然有部份顏料已經剝落,但色彩依然鮮明。



當天是星期天,寺廟內有一個小市集,有小食和紀念品出售,於是就順道走走看看~


警察局的招牌以四國語言顯示,不怕遊客找不到啦﹗


之後經過這間Wat Chai Phra Kiat的寺廟,清邁的佛寺何其多,無法逐一參觀,就此略過。


其實沒有打算來這間寺廟,不過遠處見到覺得十分特別,於是就進去看看~ 

這間寺廟叫盼道寺(Wat Phan Tao),是蘭納風格的柚木建築,十分罕有。有網友指出寺後有一個水池,水燈節時會放水燈,不過我走了一轉都沒有看見,不知是否被正在進行維修工程的帳篷擋住了。




離開盼道寺,就前位於古城中央的柴迪隆寺,就在這棵"假"(?!)芒果樹附近。


柴迪隆寺泰文是大塔寺的意思,又稱隆聖骨寺,建於公元1391年,具蘭納王朝建築風格,曾遭受強震、在泰緬戰爭期間亦有所損傷,是清邁古城內最高的建築,屹立至今已越500年。



這個殿閣是禁止女性入內的哦~


不過也沒有關係啦,只要大殿開放就好了﹗


我想這裡是今天所見最金碧輝煌的寺廟,大殿巍峨開闊,是相機無法捕捉的氣派﹗


寺內有幾個生肖塔,入鄉隨俗,我也來為自己生肖的塔貼上金箔﹗:P



走到後面就是柴迪隆寺啦,寺的頂部在1545年的大地震中倒塌,形成了現在的模樣。



附近還有一些殿閣,都是供奉舍利和經書的地方。


有點好奇,於是進去看看~


走出來後走到柴迪隆寺的另一面,寺廟四面都有不同的雕像,不過放得太高,看得不是很清楚。


相比其他大型寺廟,這裡意外地有一份清靜—不是無人流、無聲,但卻令人感到平靜舒適。


這裡有不少生肖塔,遊人在此捐錢做功德。


左手邊有生肖塔,右手途就有一尊尊佛像,坐佛、臥佛都有。


狗都有捐獻箱,雖然已經留意了很久但都沒有答案,這裡為何特別善待狗隻呢?


er... 為什麼要在這裡拍婚紗照,理解不能=.=


此臥佛相信是建於孟萊王Phra Muang Kaeo統治時,1.93高(?)、8.7米闊。



逛完寺有點餓了,回到剛才的食街要了碗泰北咖哩麵,好好吃哦﹗


其實就是咖喱麵+雞腿+脆脆的東西+洋蔥,我都吃光光了~ 好好吃哦,價錢又便宜,只要40銖,十分抵吃﹗


走出來見到這杯椰子冰,10銖,就要了一杯試試,椰子冰加少許果肉,作飯後甜品也不錯。


又一間美美的寺廟~


之後又經過了水果市場,不過我沒有能耐買水果回港,沒有力氣拿,哈哈﹗


我愛你?


在回程的路上順便繞了古城一圈,有不少小發現,這大半天的古城漫遊真是十分充實。


每天都會經過這條護城河,這亦是我很喜愛的地方,早上起來見到草木流水,很是寫意。雖然樹木流水這回事不是這裡才有,但這裡給我的感覺是最舒適的。


中國人的硬實力果然是擴張至世界多個地方


最後來到了住宿地附近的這間小店吃了碗麵,35銖,不錯不錯。



怕拿捏不好時間,到超市買了點東西,8點多飛機4,5點就準備到機場,因為hostel職員又說今天是星期日,有夜市,5點半開始道路會很繁忙,本來想叫他們幫忙招uber但太貴了,就唯有提早招雙條車,問了第二架,100銖就送我到機場,20分鐘就到了,好快...


於是在機場寄了明信片後就坐著呆等,走走逛逛,但機場好小,沒有什麼特別的...



麥當勞也比較貴呢..


入禁區後才發現另有一片天 XD 好多人在這裡購物,特別多中國人,好像是到了中國而不是泰國...



在飛機上看到的清邁,建築物小小的好可愛~ 


雖然之前來清邁沒有什麼期望,但卻收穫甚豐,實在是意料之外﹗😁

最令人嚮往的是這裡慢活的氣氛,但你又不會覺得這裡令人懶散,而是令人身心得到治癒的感覺,無怪乎有不少外國人到訪清邁,只是在這裡喝杯咖啡、看看書,悠閒地渡過他們的假期,而非要趕行程、到處跑。

雖然我是趕行程的人(哈哈﹗),不過所到的每個景點都是令人心情舒暢的地方,可能因為都是佛寺吧,這次所見都是歷史的一面,十分適合我旅行的取向。如果下次來到再看看現代的一面,或許亦不錯?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技術提供:Blogger.